余剛先生為康信戰略管理合伙人、專利代理師、商標代理人、美國注冊專利代理人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鑒定人。在三十余年的知識產權實踐工作中,對中外知識產權法律以及有關國際公約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大量具體案件親自實踐了這些法律和公約,在專利和商標的申請注冊和侵權訴訟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獨到的見解,對海外主要國家知識產權注冊和糾紛處理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在公司組織架構設置管理和質量控制及效率提升的理論和實踐方面具有豐富經驗。隨著新興技術的發展進步和商業應用,余剛先生在業內率先提出了IP+IT+AI的3I融合理念,并推出了基于行業標準構建由A(AI人工智能)、B(Blockchain區塊鏈)、C(Cloud computing云計算)、D(Data大數據)支撐的IP服務生態系統,在利用新興技術賦能傳統知識產權行業的效率質量提升以及業務管理和商業模式方面,持續不斷進行創新。
余剛先生曾為多個國內著名公司提供知識產權戰略設計和顧問,協助中國公司應訴美國ITC 337專利訴訟,為中國公司跨國兼并收購外國公司提供知識產權盡職調查服務,并作為課題組副組長參與國資委支持、中國集團公司促進會牽頭組織的“集團公司境外投資與經營法律風險管理課題”研究,為大型集團國企的法律風險控制的機制和架構提出建議方案,所服務的客戶多為名列世界500強的國內外公司和企業。
余剛先生在國內外多家知識產權專業學術刊物上發表過多篇有關知識產權實踐和戰略以及知識產權企業管理方面的文章,如《專利代理機構流程管理淺析》、《論職務發明的專利權屬訴訟》、《專利代理機構信息化建設的意義及實施》、《涉外知識產權風險管理研究》、《中國企業涉外專利風險應對探討》、《財務管理在現代服務業中發揮的作用》等,并著有專利代理人執業培訓系列教材《專利民事訴訟》、中華全國代理師協會《專利代理服務指導標準》(2009年)及其修訂版(2014年),為國家知識產權局保護協調司組織編寫的“走向海外”系列實務指引之《美國專利申請實務指引》、《印度專利申請實務指引》終審把關。余剛先生作為康信公司出版的《PCT實戰手冊》一書的主編,帶領編委會人員完成該書的編撰、統稿、審核、出版工作,該書于2015年1月面市,旨在幫助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運用專利戰略進行專利布局,尋求有效的專利保護。
余剛先生多次受邀在國際會議上進行主題演講,并被聘請為北外法學院的客座教授、中國政法大學無形資產管理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大連海事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信息學術講堂主講人、深圳大學知識產權學院特聘教授及研究生導師、北京大學法學院特聘教師等。